欢迎登录无锡陶研网!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陶花灿烂

学陶路上攀高峰

时间:2019-04-19       作者: 陶行知研究会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学陶路上攀高峰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朱明海老师的成长故事

 

朱明海,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市首届行知式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他所任职的学校是江苏省学陶实验学校,而他也经常说“我从小就喜欢听陶行知的故事,上大学时系统了解到先生办晓庄、创育才、开展民主运动之后,先生的风骨思想渐渐融入我的精神,滋养我的心灵

 

学习:向上仰望,向下扎根

2005年,朱明海回家乡八士当老师。那里有我的根,有着务实进取的教学团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扎根乡村,成为一名敬业精业的好老师!这样才对得起这份工作,才对得起父母对我的栽培!

有了成长的渴望和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朱明海便一直想出去看看,学学前沿的理念和先进的教学艺术。于是多次利用假期自费外出学习,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好老师”。从此一发不可收,哪里有学术峰会,哪里就有的身影!

有人说:“你既奔波又花钱,这是何苦?”朱明海是这样想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我只有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才能不断成长!虽然经济条件并不好,来回费用也不少,但绝不能停止学习,也不能斤斤计较地去给学校添麻烦,要舍得为自己投资!”

一次次的学习开阔了眼界,朱明海对做个“好老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正确认识儿童。他们是变化发展中的人,要呵护他们独特的成长体验。于是,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听的课,经常是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妙语连珠。

 

践行:凌风拔节勇攀高峰

   “走出去学习”成了朱明海专业成长的起点,使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学校又给了许多发展平台工作12年,上过校级公开课100多节,区内外展示课30节,作过市区级讲座10次。无锡、镇江、徐州、新疆……留下了一串浅浅的探索脚印。

 2013年,朱明海成为锡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孟晓东的徒弟。那一年,他也有幸参加了无锡市首届陶研骨干班“这是我在专业成长之路上具有旅程碑意义的大事。”朱明海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时任市教育局局长陆卫东在开班仪式上对全体学员殷切希望:“珍惜机会,勇于攀登”,“攀登思想精神的高峰,提升思想境界,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攀登教育理论高峰,以正确的理论武装,指导教育实践;攀登教育水平的高峰,求进、求新。”正巧,孟晓东也是陶研骨干班的导师。孟局把一本《行知教育论著百篇》郑重地交给朱明海,并嘱咐他要好好研读:“不光要有成长的激情与温度,以后还要垫高厚度,拓展宽度,切入角度,提增成长的速度。”于是,陶行知成了朱明海的人生楷模。“其事迹、精神都化为我成长的动力。而我自己,不光是在思想上要求进步,更在行动上主动磨砺攀高峰。”

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朱明海提炼、丰富着自己的教学主张——“聊读”。以儿童伙伴的姿态,循着儿童的理解路径,边读边聊,以聊促读,追求着语言与思维共长的阅读教学境界。

锡山区首届“领航杯”赛课执教《鸟语》,朱明海通过“人鸟对话”的方式还原文本语境,实践押韵的言语现象,达到“聊读,让儿童在场”的境界。通过课堂实践,他梳理出了“聊读”的基本走向:聊出“安全的对话场”,聊出兴趣、问出抓手;聊出“实在的语用场”,还原“作品时刻”、滋生“作者时刻”,完成历史性交融;聊出“有术的期遇场”,让儿童与文本不期而遇。上完课,朱明海还及时写了篇论文《聊读:让儿童“在场”》,在国家级期刊发表。

陶研骨干班会课执教《泉城》,朱明海把“聊读”课的成功与否定位在几个“度”:教师驾驭文本的成熟度,以儿童的视角深度解读文本;师生关系的和谐度,以平等的姿态实施教学;学生学习的自主度,以有素的方式推进学习;师生合作的有效度,以默契的对话深化学习;对话生成的适切度,找寻文本的语用点;思维发展的深入度,把握教学的道与术。

孟晓东名师工作室和武凤霞、许敏峰工作室教学联谊,执教难点课文《水》,朱明海设计了“聊苦、聊乐、聊精神”三大板块,把课上成一种“交往”,“建构文本的意义,重构儿童的经验,发展师生的素养”。他还把磨课心得写成论文《聊读:点化儿童智慧》,在《江苏教育研究》上发表。

参加无锡市素养大赛有许多项目,但朱明海坚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努力者的”!他总是咬紧牙关,以赛促练、拉长短板、全面发展看了10本专业书,写了50几篇演讲稿,读熟了12册课文,编讲了10种类型的故事,请了省锡剧团的老师特长,连上公开课,超越着自己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展示、比赛中,朱明海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着。学校、区里给了许多机会,不光是语文,还曾涉及品德、心理健康等多门学科。朱明海珍惜每个参赛机会,把它们看作自己攀高峰的节点。一路走来,幸福地获得了锡山区首届领航杯赛课一等奖无锡市首届小语素养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2014年朱明海评为锡山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师父孟晓东亲切地对说:做个“好老师”,除了要追求学历、职称、学术荣誉,要有一刻虚静——“好文出孤灯下要有一份高贵——“闲暇时候多阅读更要有一些积淀——“顿悟时刻成文化”。站在课堂里,要“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子弟交代”!

陶行知文集、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都成了朱明海的枕边书。也从前人身上找到了现代教育思想的源头,悟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母语教育,就是要达成言语和思维的生长。

“参加市陶研骨干班和师父工作室的几年,是我在专业上步步攀登的几年。”朱明海在实践中已成功提炼出了“聊读”教学主张。

 

研究:春华秋实  蓬勃招展

师父孟晓东一直对说:“明海,你的成长确实有温度,以后还要垫高厚度,拓展宽度,切入角度,提增速度。蓬蓬勃勃地长向四面八方。”朱明海的确是这样做的!

担任教导处副主任继续担任班主任,朱明海高标准做好每件分管工作。磨课议课,不遗余力指导青年教师合力研讨,精心组织每次教研活动快乐付出指导学生参加市赛展示。

担任团支部书记,朱明海组织团员青年“比学赶超青春榜样”修炼师德提升业务“你追我赶”地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

担任校办副主任,朱明海负责教育宣传等工作,劳心劳力。但觉得:“这是我学习的好机会,而不是增加我的负担;我只要钻进去,就定能体会到它的乐趣!”于是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理论,平时注意捕捉素材琢磨视角,终于他们写出的篇篇报道被市区教育网录用,多次评为市先进集体。

担任教科室主任,朱明海和老师们抱团攻关省重点资助课题“模块教学研究”。学文献,带实验班,上研究课,数不清的研讨会!他们提炼出了模块教学四大课型——整体感知组合研读立体拓展特色分享推出了聊读、比较读等阅读教学新方法,出版了研究专著,获评市区教育成果一等奖、入选中国首届教育创新成果!

“对于教育科研,我从陌生到得心应手,离不开行知骨干班安排的几次辅导。”朱明海依然记得,陈之芥会长请来了张烨主任为大家辅导课题申报,并都立项为市级课题;请来了《江苏教育研究》等主流杂志的主编对大家的论文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和详尽的批注。“从初稿到发表,凝聚了陶研会和编辑们的许多心血,我们都写成了文字逻辑规范、有创意和指导价值的论文。”近年来,朱明海参与编写了6部专著,在《江苏教育》等杂志发表了20多篇论文,获得过省“教海探航”论文一等奖。学校评价他是“教科研担当”,而他只想让教育科研产生现实生产力,服务教师、发展学生!“对待工作,我将继续寻找自己的句子,干一样、爱一样、精一样!”

 

奉献发挥作用  乐此不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操守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朱明海以此为目标,继续攀登高峰!并且以自己的行动努力践行: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教育!

他主动到“村小”轮岗。全身心投入工作,切实发挥自己作为骨干、中层、党员应有的作用。组织校本培训,打造“活力课堂”,提教学质量。麦秆画研究,全身心投入,打造农村教育的“艺术奇葩”。

应阿合奇县教育局邀请,朱明海和锡山的骨干们一起到新支教,为当地“可塑性强”的新教师培训教育理论。组织参与式培训传授教学心得受到当地老师的一致好评,一些学员都自发赶来听的课……

“村小”轮岗、新疆支教,朱明海都与当地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更深一层地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责任与担当,感受到了为教育事业付出真心后收获的快乐。

有了真心的付出,就会有丰厚的回报。近年来,朱明海收获了一份份荣誉:“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蓉峰南峙北斗高,天授下市第一校。其实,在八小团队中,只是普通的一员和许多年轻的老师一样,教育之路还很长。”朱明海表示,“在以后的攀登中,我将继续朝着行知式好老师的目标,以阳光的心态、朴实的作风,投身教育终不悔,甘洒激情写春秋!